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? 題:以細致和責任心贏取應對自然災害“先招”
新華社記者蓋博銘、張超
11日,北京市房山區(qū)大安山鄉(xiāng)軍紅路K18+350處發(fā)生較大規(guī)模山體崩塌災害。山體如同瞬間破裂的氣球般崩裂,三萬方石塊同時滾落,公路瞬間被淹沒。
就在災害發(fā)生前的十分鐘,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安宏三在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時,發(fā)現山體有石塊掉落。憑借經驗,他立刻判斷此處將出現險情,于是果斷將即將通過該路段的15輛車、28人攔截下來。災害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失。
當前,極端天氣多發(fā)。連日來,全國暴雨、臺風、塌方等自然災害時有發(fā)生。這起自然災害的有效處置提醒人們,一方面,必須提高警惕,仔細觀察、及時預警,將損失降至最低。另一方面,不僅事后奮力救災,更要事前做好防災減災。暴雨也好,臺風也罷,各種自然災害無法避免,但只要預防充分,責任到位,就能減少損失。
首先,必須增強責任意識。時刻繃緊防災減災工作這根弦,提高警惕,對于可能發(fā)生的隱患絕不麻痹大意,絕不懈怠。立足最不利的情況,做最充分的思想準備,爭取最好的結果,將工作做好、做實、做細。
做好事先預防,重在機制落實。在自然災害發(fā)生之前,第一時間發(fā)布準確的氣象信息和提示信息、設立符合當地特色的巡查巡防機制、建立及時完善的災情發(fā)現處理工作方案,而不是將方案寫在紙上,掛在墻上,說在嘴上。
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。近年來,我國不斷探索,確立了以防為主、防抗救相結合的工作方針,建成了一支專業(yè)的防災救災隊伍,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但是,還應盡快補齊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,強化基層防災能力建設,在關鍵時刻發(fā)揮效力,成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有效保護傘。
預警預防制度是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“先招”,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對防災減災科技手段的開發(fā)與利用。全民也需提高避險意識和安全意識,在關鍵時刻能夠積極配合,保護自我。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