辟謠
10月,天氣是冷了,但謠言的熱度卻沒有消減,而且這個月的謠言還涉及各個領域,從吃的到用的再到天氣,簡直無孔不入,讓人防不勝防。
當下是賞紅葉吃柿子的好時節(jié),但網(wǎng)絡流傳著吃柿子后喝酸奶會引起中毒,這是真的嗎?雖然寒冬未至,但關于冬天的神預測早已走紅網(wǎng)絡,煞有介事地宣稱今年是“冷冬”沒跑了,那秋褲是不是該穿兩條?身份證上貼個創(chuàng)可貼就能保證不會消磁?白砂糖新國標放寬二氧化硫指標后,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?就此,記者采訪了專家答疑釋惑。
謠言一 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
每逢時令季節(jié),總會有那么一撥應季的謠言候著,西瓜、黃瓜、柚子、楊梅等果蔬都已經(jīng)“躺槍”,現(xiàn)在輪到柿子了。最近柿子上市,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的傳言又出現(xiàn)了。
“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是謠傳,兩者一起吃并不會形成毒素,這點大家可以放心?!敝袊r(nóng)業(yè)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(yǎng)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公眾需要注意的是,柿子雖然香甜美味,但一次食用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。
朱毅解釋說,柿子中含有鞣酸、柿膠酚和果膠,不成熟的柿子和柿子皮的鞣酸含量尤其高。柿子中的鞣酸與胃酸作用可以生成凝塊,而且可以和其他食物碎塊聚積成俗稱柿石的大植物纖維團,柿石會造成胃不舒服,甚至梗阻。
因此,“人們食用柿子時要注意做到‘三不’,不成熟的不要吃,柿子皮不要吃,不要空腹吃”。朱毅提醒,越澀的柿子鞣酸含量越高,因此胃腸功能較弱的人,盡量不要吃有澀味的柿子。
謠言二 身份證上貼創(chuàng)可貼防消磁
最近,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《身份證上一定要貼張創(chuàng)可貼,現(xiàn)在知道還不晚》的文章刷屏?該文宣稱,把創(chuàng)可貼中間的藥棉對著二代身份證芯片所在位置貼住,身份證和手機放在一起就不會消磁了。
看到這一生活小妙招,讓人為之一振,真是腦洞限制了人類的想象力。但當記者向原獵豹安全專家李鐵軍求證時,他卻笑著說:“這個說法的前提就不存在,身份證卡片沒有磁性,何來消磁一說?”
資料顯示,如今使用的二代身份證是“非接觸式IC卡”的芯片結構,由IC芯片、感應天線組成,封裝在一個標準的PVC卡片內(nèi),芯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。簡而言之,身份證是靠電磁波工作,跟磁場并沒有什么關系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確實會出現(xiàn)“身份證一直讀不出來”的現(xiàn)象,這又是什么情況?李鐵軍解釋說,如果出現(xiàn)身份證失效、無法讀取的狀況,要么是卡片內(nèi)的天線(線圈)脫焊或出現(xiàn)其他物理損壞,要么就是卡中的芯片可能損壞,直接去辦理新身份證就好。
警方提醒廣大公眾,身份證沒有想象中那么脆弱,經(jīng)公安部實驗,身份證不怕水,也可抵御正常高溫。但是,使用和存放時需注意不要用力扭曲、重壓或者放置在過高溫度下,以防芯片受損。
謠言三 新國標放寬白砂糖SO2殘留量,威脅健康
最近,白砂糖的新推薦性國標正式實施,不少人敏銳地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變化,二氧化硫(SO2)指標較之前的舊推薦國標有所放寬。一時間,多個自媒體公眾號發(fā)文稱,新標準放寬白砂糖二氧化硫指標,會對健康造成威脅。
“舊標準只是推薦執(zhí)行標準,白砂糖分等級規(guī)定二氧化硫殘留量,其中,二級最大殘留為30毫克/千克,精制級≤6毫克/千克。新標準則采納了強制性執(zhí)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,規(guī)定食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.1克/千克?!敝煲阏f,新標準所規(guī)定的二氧化硫指標雖然看起來較之前有所放寬,但依然是安全且可控的。
公開信息顯示,2017年10月27日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,二氧化硫在3類致癌物(對人類致癌性可疑,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(shù)據(jù))清單中。北京市營養(yǎng)學會理事、注冊營養(yǎng)師顧中一在其微博發(fā)表視頻解讀中也認為,二氧化硫作為3類致癌物并沒有人體證據(jù)能夠證明它致癌。日常的食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,少量二氧化硫進入體內(nèi)后最終生成硫酸鹽,可通過人體正常代謝后由尿液排出體外,不會產(chǎn)生毒性作用。
朱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白砂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多少,與生產(chǎn)方法和工藝控制水平有關。對消費者而言,大可不必焦慮。目前國標中要求的殘留量不至于對身體造成傷害,但為了健康應該盡量控制糖的攝入量。而對生產(chǎn)廠家來說,國家標準是最低門檻,降低白糖色值和二氧化硫殘留量,依舊是制糖業(yè)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。
謠言四 今年是“冷冬”,此后一年比一年冷
隨著溫度一路走低,冬天的腳步日漸逼近。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網(wǎng)上都會掀起關于本年度是“冷冬”還是“暖冬”的預測。這些日子,網(wǎng)上不斷流傳2018年冬天是“冷冬”,甚至說“從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,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”。
對此,國家氣候中心第一時間進行辟謠,稱這種傳言十分離譜和荒謬,純粹是吸引公眾眼球,制造公眾恐慌。
所謂暖冬、冷冬的科學解釋,是當某年某個區(qū)域整個冬季即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,高于氣候平均值0.5℃時,便稱該年該區(qū)域為暖冬,低于0.5℃則為冷冬。關于2018—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,國家氣候中心近期初步預測: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氣溫偏高,出現(xiàn)冷冬的可能性不大。
至于原因,國家氣候中心給出的專業(yè)解釋是,自2018年6月以來,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轉為偏暖并不斷發(fā)展增強,此次增暖將繼續(xù)發(fā)展,并于2018年/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。發(fā)生厄爾尼諾事件時,東亞冬季風強度弱,我國氣溫普遍偏高。同時,國內(nèi)外氣候模式一致預測,2018—2019年冬季歐亞大氣環(huán)流整體以緯向型為主,不利于冷空氣頻繁活動,有利于我國氣溫大范圍偏暖。記者 劉垠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